着力推动藏粮于技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2022-01-12 10:56:27 admin 18

日前,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打造“藏粮于技”升级版

新形势下,“藏粮于技”要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等目标结合起来,食物安全才会更有保障。在粮食安全领域,科技能够发挥更广泛的支撑作用,因此,新时期“藏粮于技”可以理解为通过科技支撑,进一步实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等战略目标。

一是科技支撑“数量安全”。“数量安全”不仅仅指充足的粮食储备,还指“对食物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充足的粮食储备对于全国而言有利于守底线、应大灾、稳预期,对于地方而言有利于区域市场保应急、稳粮价、保供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食物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发展科技创新增强食物供给多样性,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肉禽蛋奶产品以及瓜果蔬菜等。

二是科技支撑“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是指粮食食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加剧和极端气候的增加,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保障粮食食用安全的诉求也日益强烈,迫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三是科技支撑“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人民的生活已由温饱转为全面小康后,不仅仅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还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这是新时代的新使命。要实施粮食产品和业态创新,鼓励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多元化、个性化供给。

推动“藏粮于技”坚持“四步走”

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可以说每个阶段的粮食生产都离不开科技驱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部署安排,“藏粮于技”的实现应坚持“四步走”。

一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要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断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发展保护性耕作;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加大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严格控制面源污染。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其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适量开发建设后备灌区,扩大水源丰富和土地条件较好地区的灌溉面积;实施重点涝区治理,加快完成中部粮食主产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强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与培养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加强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培训。

二要提升综合生产加工能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强化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科研攻关,实施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提高生物育种的研发能力和扩繁能力,力争在粮食高产优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模式、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粮油品种;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集成推广超级杂交稻等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积极推行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要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主食食品工业化生产,促进粮油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优化饲料产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技术,加快发展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预混合饲料;大力开发和利用秸秆资源,缓解饲料对粮食需求的压力,积极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

三要推进流通能力现代化。要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的智能化建设,集成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针对粮食储备过程中的粮情测控、通风、气调和视频监控等环节进行一体化应用,从而实现粮油仓储业务的自动化、互联网化与智能化管理;在主要粮食主产区和西部地区,扶持一批农户建设标准化小型粮仓或配置标准化储粮器具,改善农户粮食收获后的储藏和处理条件,推广科学储粮技术,降低粮食产后损耗率。要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研制粮食物流关键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开发,聚焦散粮集装箱高效保质运输技术需求,进一步加强散粮集装箱质量安全运输模式、多工位快速装卸技术与装备、保质运输技术与装备、无线射频技术(RFID)、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多参数粮情检测技术与装备、质量追溯平台与服务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创新。

四要强化质量监控检测管理。在粮食全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的粮食检验检测设施。加强研究粮食全产业链中重金属、农药及助剂、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外源添加物及环境污染物等危害因子的来源归趋、环境行为、毒理毒性、发生消长变化以及代谢规律和污染控制机理;探索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发育期粮食质量安全与品质形成规律,探究集约种植条件下关键危害因子、环境污染、粮食贮运加工与粮食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开展粮食产地环境污染物对粮食质量安全影响评价机制研究与粮食安全性评估,提出降解阻抗管理的技术性规范;探索粮食贮运环节质量安全因子代谢变化规律与品质保持机理,探索粮食防腐保鲜添加剂对粮食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究典型病原微生物污染、持久性有害物质在粮食中的形成规律及控制技术。

作者:陈香玉 龚晶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联系我们
找仪器
找代理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