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红柿没有以前好吃了?科学家给我们讲出了实情
作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食品,西红柿可以说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青睐。西红柿原产自南美洲大陆,后因汁水丰富、色味俱佳被引入国内成为国人的心头所好;实际上,西红柿吃法众多,不管是凉拌、爆炒、煮汤、干吃都让人觉得食指大动,这便是西红柿的魔力。
而且相比于其他蔬菜来说,西红柿有便于种植的特点,以前小时候生活在村里时常常看到后院种有西红柿,有时候因为贪吃在它还没变红时就偷偷摘下来给吃了,酸是肯定酸的,但也在唇间留有一丝甜,让小时候的我爱不释手。
可现在长大了再去吃西红柿发现,现在超市里的西红柿似乎已经没有了儿时的味道,为什么西红柿会变得没有以前好吃了?
科学家对此道出实情:影响西红柿口感的,是它的主栽品种发生了变化!
番茄口味悄悄在改变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我国的统治者常常会以大国自居,直到清代闭关锁国的弊端凸显之后,我国与外界的交流才开始频繁起来。
在多数情况下,为了区别本土与国外的文化的差异,那些从国外传过来的东西都被冠以“洋”或者“番”的姓氏,例如外国人被称为“洋人”,国外的土豆被称为“洋芋”,国外的西红柿被称为“番茄”等。
番茄确实是属于外来物种,它原产地在南美洲,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番茄最早被传入我国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外的贸易,番茄就是随着这条贸易线送上了国人的餐桌。
当然早期大家对番茄的定义颇有争论,从热带雨林的生长熟悉来看,它更像是一种红的透亮的水果,最初国人都不敢食用,将其作为一种非常好看的观赏植物,后来发现味道还不错,也就被广泛接受了。
但国外大都将番茄作为蔬菜食用,直到19世纪末期我们才将番茄的定义统一为蔬菜,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它已经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蔬菜食品。
但实际上,很多人对番茄的味蕾大都停留在小时候,以前感觉番茄酸酸甜甜的很爽口,哪怕是那些青涩的小番茄味道都很不错;可是等长大了再想去追求这份美味时,却找不到了以前的感觉。
是我们的味蕾升级了,对食物的品质有了新的要求,还是番茄本身变难吃了呢?
此话题不但引起了网友了广泛讨论,就连科学家们都参与进来,开始用专业手段来调查番茄味道变化的真正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番茄确确实实没有以前好吃了,并非是大家的口味变了。
番茄变难吃的原因
之所以造成番茄难吃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番茄的种植品种发生的改变,大家的味蕾似乎接受不了新的品种。
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种的番茄大都是软果型的品种,这类番茄在口感上明显会提升一个等级,但此品种的番茄缺点也很明显:一方面是果皮较软,如果是长途运输的话,很容易就导致挤压、磕碰与损坏,其次是保鲜时间段,摘下来可能不到几天都开始变质了。
我们在家里吃自己种的软果型番茄自然不用担心这些弊端,随吃随摘就行了。可对于那些专门从事于番茄种植的农户来说,软果型的番茄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种植与运输,种多少亏多少。
为了保证在长途运输中番茄不会被挤破,农户们大都选择硬果型的番茄,这类番茄的口感不足以与软果型番茄媲美,但优点在于果皮厚实、易运输、易保存,所以市面上的番茄大都是这种硬果型的。
其次番茄的含糖量正持续降低,吃在口中难有酸甜的感觉。为了最大化提高番茄的种植效率,大多数农户都是在番茄接近成熟时,其表皮仍是青涩的时候摘下来,等它放置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整体通红,变成完整且可食用的番茄。
等待变熟的这段时间,农户完全可以用来运输,等番茄到地方了,也就成熟了。
可实际上,尽管番茄的催化作用能够让其在缺乏养分的情况下自动变成熟,但和那些成熟了才摘下来的番茄相比,含糖量明显降低不少,外加上农户对硬果型品种番茄的选择,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番茄能好吃才怪呢。
结语
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市场上真的就没有那种带有童年味道的番茄了吗?有!当然有,只是这种番茄数量极少,怕是占据番茄总市场占有量的10%左右,如果我们想吃到梦寐以求的番茄,还真得费一番心思。
首先超市里的番茄大都是经过长途运输的硬果型番茄,这不是我们要找的,软果型的番茄不利于长期运输和储存。
如果大家每天起来的比较早,倒不如去菜市场看看,那里的番茄有些是老百姓自己种出来的,有时候价格可能卖得贵一些,但别人选的都是好品种,口感肯定比超市里的番茄好。
再者,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提高,人类可以通过对番茄基因的改变来提高其口感,虽然目前该技术并不成熟,或者说改造的番茄不能实现量产,但该项研究已经被科学家们广泛重视,得到重大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大家真的尤为喜爱番茄,不妨耐着性子再等待一段时间。
来源:奇怪姿势涨知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300859827456070&wfr=spider&for=pc